近期,主打“無菌天然”的可生食雞蛋受到不少消費者青睞,市場熱度攀昇。然而,這種雞蛋是否真的能放心生吃?日常儲存雞蛋又有哪些講究?
並非絕對無菌 生吃需謹慎
可生食雞蛋,顧名思義是宣稱可直接生食的雞蛋。其生產過程通過低溫消毒、紫外線殺菌等特殊工藝控制致病菌風險,理論上可不經烹飪直接食用,對雞蛋品質和衛生安全要求更高,因此頗受年輕消費者歡迎。商務部統計數據顯示,2024年中國可生食雞蛋市場規模近1200億元,在整個雞蛋行業中佔比約35%。在各大超市,1斤可生食雞蛋售價約14元,比普通雞蛋高出10元左右。
雖說可生食雞蛋是把雞蛋裡的細菌含量限制在嚴格的標准之內,比如不得檢出沙門氏菌。但要說完全“無菌”“天然”,其實更多的還是屬於一種商業化的概念,吸引消費者來買單,尤其是這種雞蛋的保存對環境的要求比較高。天津農學院動物科學與動物醫學學院講師任超琪解釋,這種雞蛋可能僅做到不含沙門氏菌、李斯特菌,但仍可能存在大腸杆菌、空腸彎曲菌等致病菌,消費者需根據自身體質慎重選擇生吃方式。即便生產時達到無菌標准,運輸和儲存過程也可能造成二次污染。
熟吃營養吸收率更高
有市民認為,可生食雞蛋因未經高溫加熱,營養成分不會流失;也有市民表示,自己吃減肥餐時常用到這種雞蛋,直接拌入飯菜很方便。從營養吸收來看,市胸科醫院營養科主管營養師辛奕表示,煮熟的雞蛋蛋白質吸收率可達90%以上,而生吃雞蛋的蛋白質吸收率最多僅50%左右。且可生食雞蛋與普通雞蛋在營養價值上並無差異。
對此,律師衛亞妮提示,若因食用可生食雞蛋導致健康受損,消費者需保留相關證據,包括封存雞蛋、購買憑證、支付記錄、商品詳情頁、就醫記錄,以及商家宣稱可生食的廣告、宣傳頁中的檢測報告截圖、第三方檢測報告等。發生糾紛後,可先與商家溝通,要求退款退貨,並依據《消費者權益保護法》第五十五條,按購買價的三倍主張賠償(不足500元按500元算);若商家拒絕,可攜帶證據向法院提起民事訴訟。
買雞蛋 這些細節要注意
日常生活中,不少人有清洗雞蛋後再儲存的習慣。但專家指出,這種做法反而可能引發衛生問題。任超琪解釋,蛋殼並非密不透風,上面有許多蛋孔。用水清洗雞蛋時,蛋殼表面附著的病菌、排泄物等髒東西可能會順著蛋孔進入雞蛋內部,導致雞蛋更難儲存。如果雞蛋看起來特別髒,可選擇用乾紙巾簡單擦拭。
在雞蛋選購方面,專家提示,判斷新鮮度是關鍵。可輕搖雞蛋,若聽到水聲,說明蛋黃可能已松散變質,不宜購買。同時,要觀察蛋殼狀態:避免選擇一頭特別尖的細長條雞蛋,這類雞蛋多因母雞受應激或年齡過大、產道彈性不足所致,其蛋白質、脂肪等營養物質含量可能紊亂,影響吸收;盡量不選蛋殼有血斑、水印斑或比較粗糙的雞蛋。
此外,打開蛋殼時,若發現蛋清較稀、蛋黃稀薄且各自散開如水分狀,說明雞蛋已不新鮮,應果斷丟棄;若雞蛋有長毛或霉斑,即使加熱也無法完全消除病菌殘體,可能危害人體健康,絕對不能食用。